登录 注册  |
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费尔贝恩、巴林特研究
暂无评分 作者:徐萍萍,王艳萍,郭本禹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 ISBN:978-7-5334-5432-6 中图分类:B84-065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摄影技术 ) 纸质书参考价格:¥1900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版权页 总序: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回眸 人物简介 目录页 导言 第一章 费尔贝恩的生平与思想来源 第一节 传统的生活与创造性的工作 一、费尔贝恩的生平与学术历程 二、费尔贝恩的主要著作及其价值 第二节 费尔贝恩的思想来源 一、哲学来源 二、现代科学来源 三、心理学来源 四、临床实践的总结 第二章 费尔贝恩纯粹的客体关系理论 第一节 作为人格动力的客体关系 一、力比多理论的演变 二、寻求客体的力比多 三、现实原则是首要和基本的原则 四、能量和结构是不可分的 五、客体关系是一种动力结构 第二节 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 一、人格的核心——自我 二、人格的结构——内心结构 第三节 费尔贝恩的人格发展观 一、发展的实质——自我客体关系的成熟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首要因素——母婴关系 三、发展的图式——心态与阶段的综合 第三章 费尔贝恩的精神病理学思想 第一节 人格中的精神分裂因素 一、精神分裂是一切精神病理状态的基础 二、精神分裂的起源与特点 第二节 各种神经症的起源与特点 一、各种神经症的起源 二、各种神经症的特点 第三节 被内化的坏客体的精神病理影响 一、被压抑的坏客体 二、对坏客体的道德防御 三、坏客体的动力来源 第四节 对战争神经症的研究 一、对战争神经症的界定 二、战争神经症的根源 三、战争创伤与坏客体的释放 四、从群体心理学角度考察战争神经症 第四章 费尔贝恩的临床治疗观点 第一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一、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和目标 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 三、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医患关系 四、阻抗与治疗改变 第二节 对性犯罪者的医治和康复 一、医治与康复的辨析 二、性反常者的特征及康复 三、对性反常者的康复建议 第三节 费尔贝恩对梦的分析 第四节 费尔贝恩对薛伯病例的分析 一、对薛伯病例的介绍 二、弗洛伊德对薛伯病例的解释 三、对弗洛伊德解释的讨论 四、根据最初情景做出的解释 第五节 一个费尔贝恩式的治疗案例 一、V小姐的病例 二、分析师对她的治疗过程 第五章 费尔贝恩理论的新进展 第一节 冈特里普对费尔贝恩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萨瑟兰对费尔贝恩理论的发展 第六章 对费尔贝恩思想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费尔贝恩思想的主要贡献 一、提出了最“纯粹”的客体关系模型 二、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内心结构理论 三、提出了以依赖为核心的人格发展理论 四、提出了一种修正的精神病理学观点 五、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心理治疗观 第二节 费尔贝恩思想的主要局限 一、概念不够明确,容易让人误解 二、语言晦涩,难以理解 三、临床工作相对薄弱 四、过于激进和绝对化 五、理论体系中内含矛盾之处 六、研究方法受到质疑 第七章 巴林特的学术生平与思想来源 第一节 巴林特的生平与著作 一、巴林特的生平与学术历程 二、巴林特的主要著作及其价值 第二节 巴林特的思想来源 一、心理学来源 二、临床经验的总结 第八章 巴林特的客体关系理论 第一节 最早的客体关系:原始客体爱 一、原始客体爱的含义 二、原始客体爱的生物学基础 三、次级自恋——原始客体爱的继发性现象 第二节 两种次级的原始客体关系: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 一、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的概念来源 二、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的形成 三、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两种性格类型 第三节 客体关系的发展 一、原始客体爱与生殖欲期爱 二、客体关系的两种发展途径 三、恨——爱的继发性现象 第四节 心理的三个区域 一、俄狄浦斯区域 二、基本缺陷区域 三、创造区域 第九章 巴林特的精神分析治疗观 第一节 治疗的最终目标 第二节 治疗过程:新开始阶段 一、退行和新开始的含义 二、新开始在临床上的两个前提阶段:偏执阶段和抑郁阶段 三、新开始的必要条件:适当满足与客体关系 第三节 退行的两种临床表现:良性退行和恶性退行 第四节 巴林特的治疗方法 一、解释与客体关系 二、移情与反移情 三、恨与分析治疗 四、创伤理论 第五节 一个巴林特式的治疗案例 第十章 巴林特运动的主要活动形式:巴林特小组 第一节 巴林特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一、巴林特小组的诞生 二、国际巴林特联盟 三、巴林特运动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第二节 巴林特小组的培训 一、巴林特小组的工作方式 二、巴林特小组的特点 三、巴林特小组的核心:医患关系 四、巴林特小组的实质:认知与情感的学习 五、巴林特小组的领导者:小组成功的关键 第三节 巴林特小组的贡献 一、促使全科医学更具人性化 二、为全科医生提供职业支持 三、促进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 第十一章 对巴林特思想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巴林特思想的主要贡献 一、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二、倡导精神分析中的积极人性观 三、提出了全新的治疗性退行观点 四、强调医患关系的互动作用 第二节 巴林特思想的主要局限 一、理论缺乏系统性 二、某些概念晦涩难懂以及术语难以界定 三、理论著作中缺少临床例证 四、某些理论还存在争议 第三节 巴林特思想的主要影响 一、巴林特对精神分析领域的影响 二、巴林特对医学领域的影响 三、巴林特对心理治疗、婚姻问题等社会工作领域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更多
推荐图书
各国特种警察格斗术训练全解
魏峰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世界最佳跑步教练的跑步公式
(美)杰克·丹尼尔斯(Jack Daniels)著 , 沈慧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FBI教你实用防身技巧
(美)查克·乔伊纳(Chuck Joyner)著 , 姚长红译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终极平板支撑 终极平板支撑101式
(美)珍妮弗·德·科廷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小龙技击法
李小龙著 , 水户上原编辑整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精准拉伸 疼痛消除和损伤预防的针对性练习
【美】克里斯蒂安·博格(Kristian Berg)
人民邮电出版社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